Tuesday, September 28, 2010

另一种生活方式

试着不去想,今天明天后天要做什么,只是跟着感觉走。
——原来我不曾有过如此的假期。
或者说,如此的生活方式。
总会找书看,总会找事做,总会使自己觉得自己没有空掉。
似乎,总在为自己寻找方向,寻找立足地。
佛说一切皆空,无须执着;
看来我是执着了,在空与不空上。
——从来我都是看似随意其实严谨对待自己的。

于是这一次,有意无意地,我换了个方式,让自己去“挥霍”生活。
想玩乐时,就玩乐;想睡觉时,就睡觉。
想到外头走走时,就骑了脚踏车往外奔;
想只是呆在家里,就拿着遥控器看电视。
偶尔,随性地到图书馆看杂志。
看足球的,看摄影的,看世事的,看电影的。
偶尔,则随性地和朋友到外头用餐,让家里厨房变得滴水不留。
结果,书少碰了,字少写了,思也轻了。
因此,是颓废了,还是充电了呢?

早上开始了,下午经过了,晚上谢幕了。
不知不觉,一天过了又一天。
最终是得到充电还是落得颓废,其实我没去想过。
反正就是单纯跟着感觉,尝试与周遭“和谐共进”。
——我称之为谐之道。

因为此景即将不在,我特在此留下字迹。
——纪念我这第一次,可能也是最后一次的另一种生活方式。

Monday, September 06, 2010

尝过红豆冰

“有个卖咖啡的儿子,喜欢上一个炒粿条的女儿;
然后有个卖万字的儿子,也喜欢上那个炒粿条的女儿。
那卖万字的儿子,有个妹妹,则喜欢上那个卖咖啡的儿子;
而这个妹妹,有个卖火炭的儿子喜欢上她。”

很喜欢这段描述,听起来复杂,却有着纯纯的味道。
于是我向朋友介绍时,也照样咖啡店的儿子,炒粿条的女儿,卖万字的儿子。。。
他喜欢她,他也喜欢她;另一个他喜欢另一个她,另一个她则喜欢他。。。
那喜欢,的确犹如红豆冰般,放进口里,甜甜的又冰又凉,却来不及感受,就溶化掉了。

有些人可能已经把红豆冰吃过几遍了, 我却迟至前几日才得以初尝。
果然,很不错,甚至值得一尝再尝。毕竟,这初恋里的许多青涩,已经一去不复返,只能通过回忆来追忆。就如导演所说,有些东西,唯有把她们放进电影这箱子里,才能保留着至永远。
感谢导演,感谢许多的他们,在如今日新月异之际,尽心紧捉着昔尘的尾巴,让大家仍可以重新回到过去。
于是我和友人就边尝红豆冰边怀念,那一些我们曾经有过的回忆,与味道。

咖啡店,炒粿条,玻璃珠,打架鱼,面包摩托车,印度理发师,蓝色电话亭。。。
没有手机,没有msn;没有皮卡丘,没有火影忍者。
边尝边念,边念边感。
其中我特别留心的是——那老街,那老巷,与那些老店。据说戏里有一道街,是剧组听说它即将被拆毁,于是特地选在那拍摄。
留不住楼宇,至少留下画面。
不禁想起怡保的旧街场,想起许多小镇里那些同样命运的老街场。
是多么熟悉,因为以前天天上课会经过,仍历历在目;
却多么陌生,因为那时代那故事很遥远,我从没得知。
难道需要另一个布都监狱才能再次激起大家对旧事旧物的不舍?

今年没有了Yasmin Ahmad的作品,还好还有一碗红豆冰。
明年呢?期待,会有更多下一碗,下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