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精神粮食的报纸,就我而言,还是无可取代。除了每天坚持上网阅览新闻,我还不时拜托爸妈邮寄些家里的旧报纸,尤其是副刊及周刊。事实就是,网上的新闻多是精简并且少了许多专题报导,也实在不能完全看到一份传统报纸里的所有内容。有很多宝藏,还是得手握报纸,一目一行地去挖掘。
已经有很多人预言,网上媒体即将取代纸面媒体。未来,经由种种过程制作出来的报纸可能将成为历史。然而,我却仍固执地紧捉那几张泛黄报纸不放,坚持钟爱她一个。也许这就是我的报纸情意结。生活可以没有电脑,可以没有网际网络,但不能没有精神粮食!
果然,我还是走在潮流边缘的。或许会有人质疑,比起报纸,网上媒体不是更环保吗?的确,其中一个环境问题贡献者,直接也罢间接也罢,报纸得负上一定责任。不过,在这一点上请原谅我是卸下绿色战袍,绑上黄丝带,支持报纸继续承载及执行各种社会责任,并继续提供于人民最需要的精神粮食。就我而言,比起电脑荧光幕上的文字,我更容易感触于那纸上的文字。心弦响奏,思绪起伏。
在这里,想分享我最近看到的一些引吾深思的文字。。。
“烛光虽弱,仍是光明。”
“台湾荒野保护协会理事长李伟文:每天晚上,坐在电脑前,以滑鼠一封一封将我们的感动与希望传出去时,总觉得像是一种无声的呐喊,像是蝙蝠。美国自然作家艾克曼这么形容:蝙蝠籍着向世界呐喊,聆听回声。这种呐喊,是一种呼唤,更贴切的形容,是召唤!我们试图在广漠喧囔的世界中呼唤,寻求同伴,让彼此觉得不孤单以及互相取暖,得到足够的动力坚定地往前走去。”
“不要误以为我们没有办法对抗世界上层出不穷的灾难、不幸、不公、暴力。。。以为只有少数人有力量扭转历史,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努力改善一小部分事件。
事实上人类的历史就是由无数各式各样勇于行动的人所塑造的。”
“一位生长在非洲西岸迦纳的女孩,每天从水坑里取满8桶的家庭用水,需花6个小时。她没有时间上学。水坑非常污浊,女孩慢慢舀起一瓢后,必须等水从坑中缓缓渗出、沉淀污浊,才能再一次舀取。渗出极慢,她用生命等候水。她比世界上的许多孩子都更知道,水是生命之源。她可以没有上学,没有玩伴,但家里不可以没有水。当地球上先进国家的孩子,在一鄙一划学写字、一口一声学语言,她正蹲在水坑旁,一瓢一瓢看着水从大地泌出,一点一滴听到水最真实的声音。水资源日益减少,谁也不愿看到未来‘地球上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的眼泪’。。。”
当然,是否真能引人深思,是见仁见智。但时,当这些文字进入我的视线,游荡在我脑海里时,我放肆地挥霍宝贵时间,静静地消化那文字背后的讯息与意义,感受那沉淀后的重量。尤其那个小女孩的故事,更是使我突然更加体会到每一滴水的重量。顺道一提,地球97.5%的水资源为海水;仅2.5%为可饮用的淡水,然而这其中的70%为冰山。换言之,人类可采用的水资源仅为0.007%,却是全球62亿人口的共同资源。显然,这共同资源并没能平均享有。所以,下一次当你开起哗啦啦的水龙头时,请想起那个小女孩的故事吧!
比起许多人,我们是幸福的。
比起许多人,我们是能力的。
也许,我们的幸福不能直接与他们分享;也许,我们的能力不足以传达给他们。但是,我们每一个举动,每一个决定,最终都会凝聚起来,影响周围的每一事物人物。就好像《你在天堂遇见的五个人》一书里所说,世上没有偶然的行为,我们都是联系在一起,纵然我们素不相识。一个生命,影响另一个生命;一环接一环,生生不息。所以,不要以为我们微不足道,也不要看轻我们每一个决定。
法国哲学家帕斯卡说得好:人类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而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因此,我们要努力好好地思考,想想我们每一个举动,想想我们的周围,我们的环境,我们的人生。有些事情,真的不能任其顺其自然。
2 comments:
'水资源日益减少,谁也不愿看到未来‘地球上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的眼泪'
i love this phrase very much .it is just so meaningful!
无题...
那感想也很无题。
只想说我也爱报纸。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