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April 28, 2008

在吉隆坡生存的50个理由 - 读后感

吉隆坡就我而言,除了是过年过节会到叔叔家团聚的地方,也是曾两年在那生活,度过又一人生里程碑的城市。所以,看到这样标题的报道,我当然被吸引去。不过,看了也的确深有同感。这里,我就针对几个本身也身同感受的理由说说读后感!而这是那篇报道的链接:http://www.sinchew.com.my/node/62696?tid=14

1.通宵达旦的Mamak挡
世界各地,只此一家。我们这些游子,回国最期待能做到的一件事,就是偕同朋友到mamak挡吃片roti canai,并叫杯teh tarik,畅谈当年如今。中国,台湾,香港,也是有人潮汹涌的夜市;却肯定没有这路边摊的mamak挡。身为马来西亚人,如果没体验过mamak挡文化,还真是缺了根弦似的。以前阿牛就曾经把mamak挡文化写成一首歌,生动且贴切的形容,至今再听仍然是一绝。Mamak挡,可是身在首都也不能忘却的一环啊!

2.茨厂街的罗汉果糖水挡
这还得感谢我一位吉隆坡朋友,如果不是他在我初到吉隆坡读书时就用车载我到处逛,逛到茨厂街,也没机会喝到这远近驰名的罗汉果糖水。大热天,一口罗汉果水穿过干渴的喉咙,流到肚子后再把凉意传遍身体,煞是快啊!我每次经过那都会买一包来喝,几乎已是习惯了。最重要的是,它隔壁就是大众书局,看了书再来一包清凉糖水,简直是一大享受!


3。文艺展览活动
以前就时常羡慕住在吉隆坡的人们能时时参与通常只在那举办的各种活动,比如书展、音乐剧、舞台剧、讲座等。虽然相比起国外,数量是比较少,但贫乏总好过没有。说来惭愧,身在吉隆坡的两年,我其实也没有好好利用这地利,只看过一个舞台剧,听过一个讲座。当然,少不了书展。若可以,我希望当初我能真正行使文艺青年的称号,那么就不会落得今日如此般。不过,文艺活动这个理由,还真会把我狠狠地留在吉隆坡。。。

4。书店街
这是登在报章的理由,对我而言更贴切的理由是,书店。没错,吉隆坡有很多书店。其中一个我和伟健时常逗留的,就是KLCC的Kinokuniya。不过,那边的书会比较贵。而在茨厂街附近,就有几间历史较悠久的书店——上海书店、大众书局、商务书局、大将书局、学林书局等。每当周末,若没回家,我就会一个人或和伟健到这些书店。每次都至少会有一本书作为收获,结果两年在吉隆坡的消费都几乎用在买书。曾经听过一位住安顺的朋友感叹,在安顺那每年都必须等到只有那么一两次的书展才能闻到书香,可见吉隆坡的学生是多么的幸福。书香社会,甚至是网上购物(买书),几何才能实现呢?

5。家就在这里,我就在这里
当然,我的家,是怡保,不是吉隆坡。不过,与这标题相同的,因为是家,就无需什么理由。突然觉得自己对怡保其实也并非很熟悉。事关那天收到朋友转寄的一篇说怡保美食的电邮,我竟然大部分没品尝过,甚至没听闻过。惭愧惭愧。。。下次回家,一定要好好认识我的家,并拍下些照片,让更多人知道山城之美。说到怡保,想起芽菜鸡及沙河粉。虽然别的地方也会有卖芽菜鸡及沙河粉,但要吃到肥润的芽菜,香滑的沙河粉,真的,只有在怡保。

关于这篇星洲日报的报道,也许你会赞成,也许你另有意见。但却唤醒了我,原来我对这城市,甚至我的家,其实不甚认识。我们向往着出外,羡慕能沐浴在外地风光美景下的人们;但却很少回头看看、走走自己的根源。看过一个日本广告,说一个年轻有为的人为什么甘愿留在自己的故乡,不去外面闯去更美好的一片天。广告里的他,没有做出回答,只是由广告叙述者说:“我想在这城市工作。”言下之意,我想,应该是:“因为这是我的家,我的出身地。”

外国月亮固然明艳动人,家乡之美又岂可忘之?发掘她,发现她,发展她,是我们的任务,是我们的责任。

Tuesday, April 22, 2008

没有主题

最近都没有什么特别事情发生。。。当然,我如此说法其实很不对劲,因为不管是马来西亚还是世界舞台上都一直有很多问题沸扬争论着谈论着,甚至有一些是趋势非常不乐观,比如米饭不足产生的粮食危机,以及那全球暖化问题等等。

所以正确的说法应该是,我的周围并没有什么特别事情发生。樱花如期开,生活照旧迈。那么,进入所谓的高专第四年,会不会变得较忙了呢?暂时没有,而不像一些朋友般,已经有一箩箩的功课、报告等着他们去完成。如此也不知是好事还是坏事。当然,学习的内容的确提升了许多,已经不像去年般就算只是靠老师的课堂讲解就可以过关,而需要课堂前的预习及课堂的复习。除此以外,还得去翻阅参考书等辅助课本,才能把一些新知识搞清楚。学习更上一层楼后,果然是不简单。但愿,这次不会重蹈覆辙。

总觉得,久没写字,久没登稿,生活好像少了点味道,仿佛是一个不美满的圆圈。但有时,也知道不应该为了写而写,不然会写得没有一点生气,也少了那咬文嚼字的喜悦,及忽略了文字背后所应该含蕴的讯息。写字,不外乎述说、分享,期望引起共鸣,甚至为周围的人事带来些影响。当然,既然是公开于世的文字,就不能为所欲为,毫无顾虑地挥洒心中所思。所以,难免有时会因为顾虑公开后的后果,而被迫把许多念头、想法发配边疆。但试问,自古又有多少能重回中原呢?就算有些事,的确很想不吐不快,但还是会选择藏在心里,直到有机会,有需要,才说出来。

自道弃山城,是话锦绣梦!
自甘远孤居,还道潇洒哉!
时驶有事失,每有登心访,
举目四边墙,友犹天端隔。
惟还送客返,乃挑夜灯书,
独吟春秋湖,成仁无憾去。。。

突然一股心绪袭来,写了一堆大概不知所云似的文言文,还请见谅。想起来,我也很久没有接触文言文了。我本身很喜欢用古文写字,虽然知道自己也是在一派胡写,更是在班门弄斧,但还是难以克制地时不时献丑一番。读解古文字所要表达的东西,见仁见智,就好像一个人一件事,不同的眼睛下有不同的观感。要达成一致的立场,或结果,真的是非常不简单。要不然,许多事情及问题,也不用时至今日也依然悬着似的,没有成果,甚至更趋严重。人性啊,还真是复杂也!

Thursday, April 10, 2008

书生有书 - 群

先来点题外话。。。对,经过一个月的休息充电,我回到了樱花国。回来,就得写一篇回来的感想吗?看着搁置了半个月有余的部落格,我对自己说,我要反常例反传统(如果写感想是常例是传统),拒绝让文字承载我这一次的感想。突然觉得我很反派,时常做些另类的事,反常的决定、想法。然后,当别人问起时,却很不以为然地反问问题何在。看起来保守不前卫,其实却是号称异端分子也不为过,我是如此觉得的。

不过,我还是有一个很传统式的身份——书生。好啦,就单纯以书生自居,介绍些好书吧!


“当大海有了智慧,第一个年头竟是杀人。。。

在秘鲁,一名渔夫从海上消失。
法国顶级餐厅的厨房里,鲜美的龙虾用它黑色的眼睛盯住大厨,然后,自己爆炸了。
来自海底的讯息,从都市下水道流泻蔓延。。。
加拿大沿海的鲸群迟到了好几个星期,受到赏鲸民众热烈欢迎时,竟反常地联手展开攻击。
蚌类开始拥有导航的本领,甚至和鲸鱼商量好合作战略?
战舰水母引发了中毒恐慌;一群群剧毒的水母聚集岸边,威胁着澳洲和印尼。
交织在深海中的电缆被扯断,大西洋两岸完全失去联系,电话,网路顿时成了废物;宣布罗陀海峡,马六甲海峡,英吉利海峡,地球上最重要的贸易命脉——瘫痪。

海的世界里,似乎有了什么联盟。策略。有计划和智慧。
但,究竟是什么样的计划?又是“什么”导演了一切呢?
科学家们不得不承认,人类对这颗自以为统治了千万年的星球,了解的程度并不比太空多。”


而我,在看了以上简介后的下一刻,就毫不犹豫地抱着它走向付钱处,展开了又一文字激荡路。买书其实抱有一定的风险,尤其那些标榜着千万销售量的翻译文学。毕竟,经过翻译后的内容,多少会失去了原作的味道,读起来也就没那么生动。除此以外,在他人眼中承载巨大文学力量的作品,我们不一定能了解其美何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文字作为桥梁,是否真能在一个凝聚点相互摩擦出属于你我他的最纯火花呢?

我相信,这本名为《群》的德国科幻小说,绝对可以做到这点。因为,这本也被归类为“无国界”小说的作品,并不是以某一领域,某一阶层,某一国家,以作为读者的对象。作者写的,是你我都应该关心的事;是你我都不能逃避的事。那么到底是怎样的一部科幻小说呢?真如简介那写到的,海洋突然发生了一宗又一宗的事件,开始时大家却没有放在心上,直到事态日渐严重,才促使一班由科学家、政治家、军事家、企业家组成的团队齐齐找出问题的根源。作者巧妙地应用环保课题,提出大量真实数据及理论,掺杂人性之百态,编织出一部重量级的故事。而最终的真相,也真是挑战读者的智慧,以及对这世界的价值观。

我得借用一名评论者的论述:“读这本书的同时,我时而觉得自己的学问渺小无知,时而觉得海洋的内涵精神博大,时而觉得环境污染的灾难即将降临,时而觉得人性的复杂令人心冷。”没错,句句道出我的读后感。还有一评述为:“就算把书里的科幻部分去掉,剩余的依然有90%是真实。”所以,她不单纯只是一部小说,还可算是了解各领域尤其地球生态的捷径之一。“你不需要成为博士来读这本书。但读了这本书,你绝对可以成为博士。”虽然听起来有点夸张,不过我不得不苟同。“看了这本书,你会以不一样的眼睛看海。”我开始考虑,下次要不要去潜水。。。

咱们人类,在大海面前,其实真的非常渺小。当我们开着大船用那拖网捕鱼时,当我们无情地捕杀鲸鱼鲨鱼等珍稀动物时,当我们毫不犹豫地把有害物料扔进大海时,就算我说我们是在把世界末日提前再提前,也不为过吧?难道是我言重了?没有人会否认地球在苦苦挣扎这铁般的事实,只是在于多少人有真正实践那些环保措施。别忘记,一个人的力量或许渺小,但是每个人的付出,绝对可以改变一切。

推荐给你,《群》。如果有机会阅读,我最推荐的是结尾处的一篇疑问世界观,甚至宇宙观的文章。如果没有机会阅读,起码,为绿色地球,蓝色海洋,出一份力吧!我们,只有一个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