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anuary 20, 2010

回到信望爱

信,望,爱,三个举足轻重的价值观,在这最好以及最坏的时代,听起来似乎有点沉重。
不过,我这次却不是为了说道德而来。


我只是久违地回去了母校一趟,并且第一次为我的母校拍些照片留念

PC311694何谓三德?也就是之前说的信,望,爱。


而我,就是其中一个在信望爱下走出来的学子。


话说以前身在怡保每当说起自己来自三德时,对方都会投来异样眼光。


他们都会说:“三德的学生,好像很“串”的哦。”


面对如此的评语,除了苦笑否认,也真的不能做什么似的。

PC311690

多年不变的长长校舍

PC311693 不知几时开始挂满私立大专广告的礼堂外景

PC311695 当年我也在这里风雨过的礼堂内景



PC311696 虽然打球不再怕艳阳高照,但抬头已不再见蓝天却是种缺憾。

PC311698 还好贴着篮球场的

礼堂一边,还有当年留下的壁画。

PC311699 已故沈慕羽的字迹,留在校门口处

人说书到用时方恨少,我却是恨我没有拍下更多的照片。


草场,课室,走廊,每一个地方都充满着足迹与记忆。
这里我们曾汗流浃背地奔跑过,那里我们曾绞尽脑汁地烦恼过;
也许物已非人亦非,但每一次我回去再走信望爱,脑海里浮现的仍然是同一映像。
——当年那挥洒青春放肆轻狂的总总映像。
刚刚听电台说起每个人都有一段属于中学时期的光辉岁月。


但对我而言,光辉就没什么的,倒是那一段岁月绝对是重温又重温也不知腻的一生宝藏。

Monday, January 11, 2010

白发

“马华文学其实就像你头上的一根白发,长在别人头上,你不会去关心;长在自己头上,就会牵动你的心。”——新纪元中文系讲师伍燕翎

    



回家后,除了逛书店看电影的惯例,我还会翻阅旧报纸,尤其是副刊。

而上面这段伍老师的话,是我从几个月前的副刊里抄下的。

那是篇关于马华文学谁在乎的专题报道,而伍老师这段话给我的印象最深。

为什么最深呢?

——因为我突然惊觉头上原来有好多根白发!

事关我拿回上面那段话,把马华文学去掉,用其他事情代替,则也是一样的意思。

“本地作品其实就像你头上的一根白发。。。”

“环境保护其实就像你头上的一根白发。。。”

“文化传承其实就像你头上的一根白发。。。”


“民生民忧其实就像你头上的一根白发。。。”

“公民社会其实就像你头上的一根白发。。。”

“政治局面其实就像你头上的一根白发。。。”

“教育改革其实就像你头上的一根白发。。。”

“历史追究其实就像你头上的一根白发。。。”

算了,我还是别继续找东西代替,免得落得未老头先白。

必须澄清的是,我并非在此炫耀自己如何多“白发”。

再者,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白发”,并无所谓的“必然白发”。

所以我也从不会迫使他人去长他们不要的“白发”。

然而,一些“白发”,我还是坚持大家努力去生长的。

比如,多关怀我们的周遭,甚至远方的不幸也不吝于伸出援手。

——我们拥有的有许多许多,许多许多的他们却可能什么都没有。

再比如,不问其力有多大而更努力实践一些生活上的绿色行动。

——“我们是向我们的孩子借用这地球。所以请确保我们可以完整无损的交还给他们。”

至于我头上那些“白发”,我想,我还是会任其继续飘然随风起舞。

我甘当少年白发头。

回家再二三事

这一次回家,我没有什么计划,打算随兴地度过这两个星期。

朋友,也是抱着随缘的心态。


——见到就见到,见不到就等下次。

倒是很意外地见到许多意想不到可以见到的朋友。

其中还有的是已五年多没见过面的,真的是非常惊喜非常难得。

当然,这也得感谢黑鸡的“穿针引线”,才有如此多的收获。

没办法,我向来都不善于主动联络他人,总是独来独往似的。

也许这也是为何我迟迟不愿“阅读”面子书的原因吧。

惰性使然,原谅我吧!

********************************************************************************

虽然时间短,我书店还是有逛,戏院也还是有捧场。

先说戏,要说的也仍然是Yasmin Ahmad。

自从离开怡保后,几乎每一年都会与她赴约一场。

Sepet, Gubra, Mukhsin, Talentime, 然后就是最新的Muallaf。

其实依据作品完成的时间表而言,Muallaf应该是在Talentime前面。

当年却因为内容敏感,于是一直迟迟不得上映。

讽刺的是,她人走了,作品才得以见世。

于是有人无奈地向电影人说,若要电影被解禁,离开世界可是其中一个方法。

而我和友人看完后出来,都不禁怀疑这是否是完整版,也就是未挨上电检局的任何一刀。

印象中曾经看到的电影预告片,有许多煽情的画面都没有出现在电影里。

也许是我们都记性不好,因为也有人说这次上映的完完全全是当年最初的版本。

算了,再追究也无用,人已不在了。

真正的马来西亚电影,也已成绝响了。

但是我绝对相信,任何接触过她的作品的人,电影也好广告也好,都一定会永远记得她,怀念她。

——至少对我而言,她是把马来西亚说得最好的Storyteller。



********************************************************************************

回来后看完的第一本书,是龙应台的《大江大海一九四九》。

龙教授的书,我也几乎没有错过过。

早至二十多年前的野火集,新至今日的一九四九;

她的文字,总是那么温柔,却又非常锐利,让我读了总会反思不止。

这一次,她把目光放在一九四九,为大家揭开在那一个动乱无比的年份里发生的总总故事,总总伤痛。

在那一时代,一个简单的道别,一个随兴的转身,往往就是一生的生离死别。

而时至今日,又有多少人会去在意那一年那一日的事迹呢?

读着一九四九,我重新认识战争、动乱、离别、国家、历史;

读毕一九四九,我不禁也想知道,属于我们自己的一九四九。

你有问过长辈们关于他们的故事吗?

也许不是发生在一九四九,也许已经是太平天下的时间;

但无碍我们必须去知道、去了解。

下一次,有机会,让长辈们说说想当年,也许我们会重新认识自己,重新发现一些消失已久却珍贵不已的价值观。

至于这本一九四九,恕我字浅,没能更好详述其中。

惟我仍想说,它绝对是一本必读之书。

回家二三事

“見て!見て!下は全部緑だけ!”

坐在我前面的日本小孩大概是第一次看到咱们的绿色土地,很兴奋地大声说道。

我听了不禁暗自笑了一下,然后也随他般把眼睛往外抛,准备向相隔了8个月的祖国土地打声招呼。

诶,不对,怎么这一大片的绿色是属于油棕园林的呢?

整整齐齐的,种满几个山头,偶尔还有什么都没穿,光秃秃的山头。

——咱们的热带雨林,都去哪了?



********************************************************************************

“For the Malaysians, welcome home.”

尽管不是第一次听到,我还是不禁一股感触涌上心头。

没办法,我是个很感性的游子。

望着远处停放的飞机,我突然感觉很奇妙。

——曾几何时,飞机竟成为了我回家的交通工具。

换作是几年前,我做梦都不会想到我得乘搭飞机才可以回到家。

当年是鲁钝毛头小子,如今却身飞两个国度;

想到此,除了奇妙,就只有感慨了。



********************************************************************************

“你看,马来西亚就是这样没效率!”

等着行李箱来着的当儿,我听到不远处传来以上发言。

我小心地偷瞄一下,是一个十来岁的女生,看似很不耐烦地在站着。

我再次暗自笑了一下,不过却是带点苦涩的成分。

——人小小就已经如此,这国家以后还能指望她去做什么呢?

去过的机场中,好像只有KLIA有显示行李箱到达的时间剩多少;

我心里其实也希望行李箱能快点到,但也知道从飞机上远出来,再一个个小心地搬下来放在自动跑道上是需要一定的时间。

遇上真正没效率的,我当然也会毫不犹豫地指责;

反之,则显得无知了。

********************************************************************************

“Stesen berikutnya, KL Sentral.”

KLIA Express甫离开机场,我脑子就没机会休息了。

——窗外的每一景每一物都一物都一再把我引向问号。

空置的建筑物,路上高速飞驶的豪华轿车,号称设备齐全的卫星市,天未暗就已亮的街灯,使用太阳能发电的可能之处,依然拥挤的Komuter,每次都阻塞的大道,设计独特却大概没人问津的巴士停。。。。。。

我记性不好,当时也没用笔一一记下,容我就此打住吧。

反正就是,我从火车踏出来的那一霎那,感觉非常的疲倦,每一步都走得很沉重似的。

7个小时的飞机旅途,加上前一晚睡不好今天一早就得醒来赶火车去机场,不累也是假的。

更要命的事,回到祖国的第一天晚上,我竟也睡不好。

该不是我身体潜意识已经在为我好好珍惜这短短的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