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November 18, 2008

出走

这是十一月的中旬,意味着已开始进入冬天。但天气还是令人摸不着。时而冷风淅淅,时而暖和畅快,还真是风云难测。不过,留学的生活还是依然如故。除了缩在被窝里的时间,随着温度下降反比例地增长,一切,还是没变多少。

上学,放学,回房间;一天结束,离回家又近一天。。。

尽管事在人为,但是我的生活范围经过一年半的留学生涯后,仍然只是限于学校,以及我的房间。“没有其他活动吗?”有,学校有类似中学时代的一些学会,比如运动的,比如音乐的。可是早在去年刚到这里不久后,我就知道我不适合参与那些学会。如果是运动的,我不会有恒心如他们般每天都去练习,甚至包括星期天;如果是文艺的,我不会音乐也不会什么艺术,结果就算了。“那么校外的呢?”有,函馆虽然不大,但外国人很多,所以也有个外国人会馆似的场所。那里有提供日本文化教学、外国语言学习等的。惟,远远的她,我觉得很难接近。于是,我就在房间里,通过14寸的电脑荧幕尽力紧贴外头的外头世界。

使眼睛疲倦的荧幕里那一行一行的新闻讯息知识,我仿佛吸收许多。“噢,竟然有如此事情!”“噢,原来如此。”没错我时时处于知识库里,指尖下可以得到任何想要知道的事情。求知欲,好像轻易能被装满。比起昔时恨不得能拥有整间书店整栋图书馆的狂想,我理应安于现状,乐于现状。

然而,可惜有然而,我还是觉得,如此的我其实是不安不乐的。不,我不是说我不快乐。只是,只是。。。

那天放学回到房间丢下书包,我对自己说:“出走吧!”那时天空还很晴朗,也不会很冷。我走在平时脚踏车驶过的小径,缓缓看着平时瞬间往后退的一景一物。掉入视线内的它们,我开始编写一道又一道的问题。为什么这,为什么哪。我在问题堆里,我在出走时里,想起以前有个老师说过:科学家不是躲在山上研究50年然后有了重大发现才下山宣告世人的人,反而应该时时走在社会,走过大街小巷,走向老人小孩。我又想起,曾经有人下的关于知识分子的基本定义:并非书堆里饱读诗书者就是知识分子,而是学以致用关心社会,是社会的良心、社会的最敏感神经。

我是想说,出走,才让我觉得我存在,才更能激发思绪,触发更多灵感。出走,是求知路上不可或缺的道。走过,看过,思过,如此才圆满。我是如此觉得的。至少,“知道”不再是硬绷绷地简单输入进来。最好,那出走还包括对话,甚至是对辩。如此,1加1或许得到3。那年我断断不绝狂思妄想,脑里的闪灯也仿佛没熄过,就是因为我天天都在与朋友到处“出走”,说这聊那。苏格拉底不也是走在希腊大街上找路人谈天,才为我们留下一段哲学青史吗?两年在吉隆坡,出走也没休息过。走过茨场街,走过独立广场,走过人潮,走过首都社会下的两极端。我不敢说,如此我已看得很多走得很足够。但至少,比起现在,我走得更多更多。

花园散步,是出走。出去旅行,是出走。听一场讲座,看一场舞台剧,也是出走。问一问那路人甲乙丙丁,也是出走。

我似乎把出走夸张了。不过,我真的很需要出走。

“我走过了,我看到了,我思考了;我存在了。”

4 comments:

Kelly said...

I too take some time off and go for a walk around.Be it around the neighbourhood,or when travelling,to a interesting looking shop etc.

I always enjoy walking alone,sometimes,its just the best way to find our own balance in life=)

懿颦 said...

我没有曾经很仔细地分析过,你的本性,可是刚刚看这篇文章的我,感觉到你和我的血液流着接近的悲伤。我一直以为你是乐天派的,可是很多时候也许只在于你对我的事情的分析而已。你学习了很多,用网络看遍世界,用部落格来叙述自己。对,出去走走,是很好的体会,尤其是当你的生活找不到一定的定位时。这,也是我现在很想做的事情。

Wee Kien said...

同感....也想走出现在的生活范围
但自己也懒散啦。
还在犹豫这个周末是否要去京都看枫叶,并找个不相识的人的家来住宿.....

Anonymous said...

不好意思,昌元啊我被选中了参加国民服役,被派去tapah……征益说你以前也是派去那边的,有什么意见或忠告或注意事项告诉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