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October 25, 2009

借镜清溪川

每当提起河流的复原工程,首尔的清溪川总是会被引用为让人学习的成功例子。两年前《时代周刊》的例年环保特辑就表扬了现任韩国总统李明博(当时仍是首尔市长)在复原工程上的努力。《时代周刊》的报道很简洁,并没有详细说明整个工程。于是我就闪过一疑问:他是怎样把污浊变成清澈的?不过,懒惰的我,并没有进一步解答我的疑问,于是也不了了之了。

直到最近收到爸爸寄来的剪报,里头有一则关于大马河流的报道。报道上大大的字眼为:“被污染的河流在哭泣,被背弃的城市在喘息”——说的是巴生河在哭泣,说的是吉隆坡在喘息。看完那份报道,我想起Masjid Jamek旁边的鹅唛河。每次经过我都几乎会看到有垃圾漂过,尤其下雨时河水更变成拉茶色,变本加厉地滚滚流过。没有一次,我是不皱眉离开的。到了这时,清溪川才再次出现在我脑海里。

自1394年朝鲜王朝把首尔定位首都以来,清溪川一直是首尔城市发展的流动血脉。同时清溪川的水患也一直困扰着居住在当地的市民。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和沿河居住人口的增加,清溪川也无可避免的被严重污染。大量的污水流淌于市中心,发出的恶臭令周边居民痛苦不堪。于是为了解决这问题,自1958年至1977年就施行了几次覆盖河道的工程。之后加上1971年建成通车的清溪川高架道路,伴随百姓600多年的清溪川已彻底从首尔地图上消失。然而,发展没有停下脚步。高架道路落成之后,周边作为市中心产业的中心,道路两旁聚集着各种大大小小的商店,人來人往,道路上每天都有数十万辆车辆穿梭。噪音、混乱、煤烟等问题,渐渐成为了首尔发展的绊脚石。

2003年7月1日,清溪川的复原工程正式开工,历时两年零三个月,前后动员了70万人次,总共花费了约3.6亿美元才完美竣工。当然,工程也并非是一帆风顺。就好比,假设今天吉隆坡市政府要整治鹅唛河,首先就必须面对交通问题,再来就是工程对周边的商业活动及住宅屋等的影响。对此,首尔市政府如常地成立一个复原项目中心及许多相关的研究小组,负责制定计划,指挥项目运作,进行调查评估等。此外,也成立了包括普通市民的专门委员会,负责收集市民意见,召开公众听证会,并提供质询服务等。我认为这一步非常重要,毕竟没有市民的支持与了解,没有市民的意见与合作,绝对只会引来无休止的争论,甚至导致工程失败。这里我不禁产生疑问:我们祖国土地上有多少工程是真正经过民意审查,或者说的确符合人民需求而建的呢?

回到清溪川,在还未仔细寻找关于她的事情前,我以为复原工程的重点在于把河水净化。其实不然。由于河道已被高架道路覆盖多年,河水早就近乎枯涸。于是这工程其中一个重点就在于从其它地方引来水源,重新灌溉清溪川使其生命力恢复。看到此,我就把视线从河水净化转移到工程实施期间的交通方策。如吉隆坡般,首尔市每天也是面对交通阻塞问题。为了不使本来就不堪重负的交通状况更加糟糕,首尔市为市民提出了新的交通系统理念,也就是把以疏通车辆量为中心的城市交通模式转变为以公共交通和步行者为中心。比如,增加专门的公交车线路,建立先进的公交信息管理控制中心,提高现有地铁运力,建造易于步行的道路,提高停车费以及严重惩罚非法停车等。

而实际上,各种市民担心的混乱都在短时间内消失,甚至复原工程还成为了一个契机,为首尔市的交通系统、环境保护、城市文化带来了许多改革。最直接的成果,是把清溪川复原成一个国内外的旅游景点。许多城市如东京也无数次派遣研究小组到首尔针对复原工程进行考察。清溪川可说是成为了复原河流上的典范,以及城市规划另一成功例子。不是不可能,而是有没有周详的计划与有效的实施。那么,我们也可以办到吗?

在刚刚出炉的财政预算案里,政府把城市公共交通列入国家关键成效领域,加强投入于公共交通系统的提升。这无疑是非常值得一赞之举。然而,河流的整治与复原上我却没看到具体的提案。槟城河已经被宣告为严重污染,难道我们还得等到另一个严重污染的宣告才采取行动吗?值得庆幸的是,据称吉隆坡市政府已经在其2020年吉隆坡市发展大蓝图里划下净化吉隆坡市区内河流的方案。但愿,这不会又是一个白象计划,并真的能如计划般达到目标。

首尔市的成功,把所有说不可能的人狠狠地抽了一耳光。而那抛弃以车为中心,回归到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设计理念更是值得我们借镜以致实践。我相信,如果官民紧密合作,监督与实施也并肩迈进,清溪川的奇迹与契机也可以发生在我们的国土上。借用一则广告的文字:我们,可以改变结局。

1 comment:

阿凯 said...

说得对,我们可以改变结局,前提是,我们不能轻言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