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April 03, 2011

向东学习之マナーモード

マナーモード,如果单看英文与中文的直接翻译,分别是manner mode与礼貌模式。惟其真正意思,却是手提电话的silent mode,或者消音模式。那么为什么在日本这“消音”模式却是风马牛不相及的“礼貌”模式呢?

那么想象此刻你身在一间戏院里,正和友人聚精会神地盯着眼前的大荧幕,仿佛自己也在戏里跟着主角到处奔跑的。突然,一阵不可能出现在那戏里的手机铃声大声响起,把你狠狠地从戏里拉回现实。显然你不是唯一一个在寻找“凶手”的人,四周也多少有埋怨之声。这种情况下,请问可以指责那位“凶手”为无礼吗?

又想象此刻你身在一个公共交通工具,比如巴士里,正舒服地坐在座椅上往回家的路上奔驶。回家总是令人心情非常愉悦,总是会让心中充满安定的感觉。突然,一阵蚊子嗡嗡飞过的巨响把你惊醒。如此大的嗡声,显然不是一般的蚊子。封闭的巴士里有着如此不寻常的蚊子,除了危险,无他!接着,嗡嗡之声再次响起。然后一个乘客的声音传过来:“哈罗!喂,好久不见列!”——真相大白,原来是一种播放蚊子飞过声音的手机铃声。这种情况下,请问可以说“那只蚊子”的持有人无礼吗?

若是同样情况出现在日本,想必招来的肯定是四周的白眼,甚至直接当场被训喝。“あんたマナーモード知らんのか?”也就是,“你不懂何谓消音(礼貌)吗?”。在日本,在任何一个公共场合,把手机消音是基本的礼貌。甚至,连谈话也是大忌。有一个听回来的故事,说几个外国人一起乘搭巴士时,其中一个朋友的手机突然响起。于是他如常地接听并开始谈话。出乎意料的,巴士突然停下。然后巴士司机从前面走到那位外国仁兄面前要求他即刻结束手机谈话。当然,此故事孰真孰假我不得而知,但日本人非常看重手机礼貌倒是不会有人不苟同。

除了要求在公共场合消音且避免手机谈话,日本还要求人们若身在某个特定地方时尽可能把手机电源完全关掉。所谓的特定地方,医院当然不在话下,惟火车里的
老弱病残座位也包括在内。为何要如此要求呢?事关手机电波是会影响到医院里的医疗器材,包括渺小的心脏起搏器。身在火车车厢里,坐在面前的乘客说不定有安装心脏起搏器在身。若有个万一,手机电波影响了那起搏器,后果当然是非常严重的。其他国家是否也有如此细心的安排,我不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我们也迫切需要如此的意识,否则若有个万一,谁应该为此负责呢?难道又是另一个皇家委员会的成立吗?

网上说,这“礼貌”模式似乎全世界只有日本在实行。如果是真的,又是为何呢?若以西方国家为比较对象,则可以说西方文化向来推崇个人自由,不会对这些行为产生过多的反感;反观,日本社会在公共空间享有权上相对更加看重,更在社会公共道德这准则上有着非常高的共同意识。他们从小就被教育被灌输要遵守秩序,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等。抛开少数的害群之马,多数的他们都非常看重这公共场合下的共享权。所以当有人破坏这共识,或者说这默契,也就会比较敏感地给予反应。

还有另一种说法是,日本一直存在的土地不足问题使他们一直感到忧患,而导致他们对于空间这概念比较敏感。以火车为例,里头的空间是有限的。所以一个人所处的位置已成为他的专属领域。如果有人以任何形式,包括手机铃声或者谈话,侵入他的领域里,自然会有反扑。

我本身其实在去日本前,就已经有把手机消音的习惯。所以第一次遇到这种日本独有的文化,我反而不曾有任何冲击。在公共场合把手机消音,对我而言,一直以来都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贴切而言,是一件尊重他人的礼貌之举。当然,我本意并非在此谴责任何一个他或她。分享自己喜欢的手机铃声,把音乐苗子传播给各方各界的人也是善举一项。

但我更希望下次我回家,我不会再听到那非一般的蚊子出现在我回家的路上。我可以接受偶尔来一首印度舞曲,也可以接受突然的一首马来情歌,但至少别让四周的人都知道你家的柴米油盐,你和谁谁谁的家常便饭,好吗?

大马已经够喧闹了,何必为此增加更多喧哗声呢?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