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 打开电视机,看不到在首都举行的国庆日庆典。
第一次, 国庆日的早上,没有随报附送的国庆日特辑握在我手上。
还有什么,在50年831这一天,是我的第一次呢?
当然是,第一次,国庆日,我还得上学,没有假期。
************************************
“糟了,我忘了在我房门挂国旗,他们会对我怎样吗?”
“糟了,我忘了在我家门前挂国旗,他们会不会说我不爱国?”
“糟了,我忘了在我车上插上国旗,他们会不会拍下我的车牌号码登在报章上?”
“糟了,我刚才唱国歌唱走音,被旁边的摄影机拍到,他们会不会说我不尊敬国歌?”
“糟了。。。”“你瞎啊!谁要理你嘛?快给我好好立正唱国歌啦!”
************************************
最近,发生很多事。也许应该说,一直,发生很多事。没停过吗?暂缓,也只是暂时的。每天,阅览报章,总是以声声叹息结束。尽管是一个人的房间,我还是把长声大叹,叹在心里。别怪我要求高,我的确是很久没有在看了各新闻后,自豪地一笑,或欣慰地松一口气。然而,如此叹息,却毫无实际行动,不也是一场空吗?突然想到,在野的领袖们,不是时常指责在朝的许多政策都是空谈吗?就好像最近的国家高等教育策略与行动大蓝图,也再次遭到批评。“人家都还没有开始你就说人家输定,你也太无理了吧?”“大概是前车之鉴太多,让我先入为主了吧!”
“德国社会学家哈伯马斯(J. Habermas 1929-)的话,声称表达个人立场、意见、情绪只是个人的东西,更重要的是立场表达后有没有引发讨论,变成公共意见,这才能形成公共的空间。许多读者来函只是“冷嘲热讽”,意不在营造、发展公共论述,“两三句话写完他就爽了”,没有引发很多的讨论。那些匿名写文章谩骂的人,他们对这个国家不满,对自己的族群地位不公平有不满,但是他们没有把不满化为对公共事务的关怀,在日常生活里关怀政治,善用网路媒体的便利监督国家。他们一方面在网路上标榜自主,但他们在实际生活里却可能是被动冷漠的顺民。”(转载自独立新闻在线)
看到以上这段转载自独立新闻在线的文字,我顿时觉得我是其中一个只说不做的人。从以前到现在,我写过几篇评论文,却都是没有提出什么好意见来尝试去解决。只是在那儿设问,反问,质疑。就比如,每当我看到来自上面,或来自漏水大厦的一些精彩言论时,我会不禁反驳几句或咖啡店谈话式地喝骂几句。但是,这地下的声音,人家听不见,也引不起什么回响。我突然想起朋友以前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不管你怎样做,情况还是一样。为何还要继续呢?”
结果我回到原点,看着路旁的指标。我很懒惰,都不会把地图带在身边。至今都是让路旁的指标,指引我到下一站。还好,尽管我不知下一站的真正面貌,沿途上我还不至于让自己蹉跎岁月。至少,在抵达下一站前,我会把每一步都走好。一步一步,踏实地留下痕迹。
“留下痕迹,人家才会知道我们走过。”“那么我们爱国,更是要留下痕迹,对吧?”
50年831这一天晚上,我突然听到房外两个学兄高唱国歌。我才想起,国庆日,我还没唱国歌。于是,我也走出房间,参与放声大唱。但是,我们都没有立正。我们一面走一面唱,不管我们其实是唱得如何。那好像是我第一次,唱得如此开心。因为,在学校时,我们都是得严谨并肃立地唱。那么,我们这不立正高唱国歌的痕迹,可以是我们爱国精神的力证吗?爱国痕迹,难道也要有标准才行?如果是有,那么爱之深,责之切的痕迹,大概是不符合属于上面定的标准吧!
我不会否定50年来在辉煌条纹下的一切成就,却一定会站在我们可以更好更加好的立场继续爱着这国家。所以,才会有不停的唉声叹气,才会有痛恨无谓政客、无效政策、无理言论、无力效率的沉重感受。日复一日,年复一年,2020年不远了,更别说2008年!群体的思想,要如何众志成城呢?要如何把固封不动搬走,换上前瞻于思想里呢?
各位,对不起,我又写起了这严肃的话题。不吐不快,请见谅我的杂感。
“我爱马来西亚。希望马来西亚会变得更好更好。”
2 comments:
嗯,国庆日,意味着50年,我们独立了50年。这让我想起了国油的广告,我们努力经营到今天的一切能不能带我们前进?
此言差矣,君不能概括自己为只说不做之人啊,至少你的好文章,有着实的重点,令我也为君的文章思考,品味。共鸣,除了热烈的回应,安静的咀嚼思考也算其中啊。莫妄自菲薄,你的行径总比漠不关心的,相较地成熟,出众了。别忘了,鲁迅,我们的大文学家,对政治也没什么特别或道地的见解,反而是反讽,隐喻讽刺的文章才是他的卖点哦。。。
尽了一个公民的责任,监督政府,呼吁团结,投选立法,已经是爱国了。至于,要求鞠躬尽瘁的那类,把全身包成国旗海的人,我还需要些时间去学习啊...哈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