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March 27, 2007

回顾之那三个月(三)

正确地说,我应该是对于国民服务能否如期达到其目标,不能完全认同,始终抱持怀疑。没错,它是提供了一个地方,让我们各民族的年轻子弟生活在一起;它也提供了一个空间,让本来没甚往来的我们有机会进一步了解彼此的不同,以至塑造种族和谐的一代。而培养有纪律、崇高爱国情操的一代也是其目标之一。然而,单单三个月,就真的会带来如此大的功效吗?

试看,花费了千万零吉,动员了无数人力,却还酿成了八个悲剧,及大大小小的纠纷,我只想说,其功效是个未知数,必然关系不在。国民服务的出发点是好,但其代价一定得减至最低,甚至没有。我们实在不能容许另一悲剧的发生。因此,管理及执行上的各种人为偏差必须被根除。是男女分营也好,是男女比例为60对40也好,我觉得,最终矛头仍得指向管理者及执行者。他们才是这计划的关键所在吧!

三个月结束培训出来,也许我们是学习了不少,成长了不少。但是,现实里的周遭若是依然存在各种不公平、不平等的待遇,依旧有不少保守痼弊的思想及制度,那岂不与我们在营中接触的完全相冲?我们会怀疑我们曾接收的教诲吗?也许,问号是不停地浮现,夹带着不解与疑惑。毕竟,理论往往与实践有天壤之别。

还有就是,有幸参与国民服务的十八岁子弟其实只占了总人数的一部分。对于那些无幸参与的人来说,他们难道不也是属于应该接受培训的对象吗?他们,也是国家未来主人翁啊!如此不全面的培训,其功效还能是全面吗?

如果,十一年学校教育的潜移默化,加上社会教育的积极持续,已是足够灌输一切良好价值观,已能培育出能为国为民的年轻一代,国民服务的一些目标可以省略掉吗?大学生还有必要修种族关系一科吗?有关当局还会不停指责我们不懂感恩、不爱国吗?

我也有错,因有很多时候是我自己不喜欢与他族交涉,宁愿和自己人在一起。同是大马子民,竟还分自己人与否,这是谁的错呢?也难怪有许多人感叹,如今的马来西亚人,自豪称自己为马来西亚人仍不是全部。也许这就是为何有关当局如此迫切推行国民服务之故。

在此,我不敢定论国民服务需停止进行。尽管我曾如何地批判它,它还是静悄悄地在我心中占了一片记忆空间。对我而言,那些总是新体验贵经验。再怎么不愿意都好,我还是不能否认,它影响了今天的我。

嗟乎,真是令人又爱又恨的三个月!一言难尽。

1 comment:

Anonymous said...

你的三个月,果然让你历经各种.怎么说也好,它始终没有磨灭你的爱国精神,你始终是那个抱着爱国情操来批判国土的李昌元.